一、高密度沉淀池的构造特点
原水进入絮凝区,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,在絮凝区中加入絮凝剂,并完成絮凝反应。反应采用螺旋桨搅拌器,经搅拌反应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。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,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由集水槽收集出水。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,浓缩泥渣的上层由螺杆泵回流,与原水混合。底部多余泥渣由螺杆泵排出。
1、将混合区、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,采用矩形结构,简化池型。
2、沉淀分离区下部设污泥浓缩区,占用土地少。
3、在浓缩区与混合部分之间设污泥外部循环。部分浓缩污泥由泵回流到机械混合池,与原水、混凝剂充分混合,通过机械絮凝形成高浓度混合絮凝体,然后进入沉淀区分离。
4、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,絮凝过程中投加PAM助凝剂,以提高矾区凝聚效果,加快泥水分离速度。
5、沉淀区下部设按浓缩池设计,大大提高污泥浓缩效果,含固率可达3%以上。
6、沉淀部分设置斜管,进一步提高表面负荷。
二、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管理
1、投入前检查沉淀池手动进水阀全部打开,手动放空阀全部关闭。检查各装置设备电源开关指示灯全部在“关”的位置。检查污泥回流系统中螺杆泵进口手动阀和进口电动阀是否全开。打开沉淀池浊度仪、污泥流量计、污泥泥位计电源开关并检查有无数值显示。
2、巡回检查制度
值班人员必须每隔2h巡回检查一次,正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,监视各仪表指示数字。巡回时应注意各设备声音无异常,电流小于或等于额定电流,出水浊度小于内控制指标。各种仪表的检查,其显示数据应在正常范围内。
3、排泥
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,原水中的污泥不断在池体内富集,如不排放则会造成泥面上升影响出水效果,若排放过多则会降低池体内回流污泥的浓度,影响接触絮凝的效果也会影响出水水质,因此排放的时机和持续时间必须严格控制。通过运行积累,掌握其中规律,对于保证出水浊度和污泥浓缩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
4、水质控制
根据沉淀池水质控制标准,定时检查水质,并在需要是及时采取措施,如调整进水量、调整药剂投加量等。若沉淀池浊度严重超标,大量冒絮体时应对措施:
(1)加大混凝剂、PAM投加量。
(2)打开沉淀池紧急排放口。
(3)等到沉淀池浊度恢复正常时,再将加药量、PAM投加量减下来,并关闭紧急排放口。